一次睡眠周期中含有浅睡眠阶段和深睡眠阶段,而一夜之中,会有若干个睡眠周期依次循环。宝宝的睡眠以下这些与成人不同的特点:
1.睡眠周期短,小月龄的宝宝更加突出。
2.浅睡眠时间相对更长,因此易醒的时间也会更多。
3.入睡方式不同。大人可以从清醒状态直接进入深度睡眠,而小宝宝则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浅睡眠,才能逐步过渡到深度睡眠,比如几个月大的婴儿要经过一个20分钟以上的浅睡眠阶段。这些都导致了宝宝易醒的现象。
导致宝宝频繁夜醒的原因很多,一般有以下几种:
1. 饥饿或过饱;
2. 尿布湿了;
3. 特殊阶段的疼痛,如长牙痛、生长痛;
4. 宝宝不舒适的衣服。换用纯棉的面料能更好的帮助宝宝睡眠;
5. 睡眠环境因素如温度、干湿度让宝宝不舒服。太冷或太热都会增加宝宝的夜醒次数;
6. 空气中的刺激性物质。需要保持室内持空气清新,帮助宝宝保持呼吸道畅通;
7. 尖锐的、陌生的声音。白噪音、曲调简单和谐的音乐可以帮助宝宝入眠,而无节奏的音乐则会影响睡眠;
8. 入睡过晚和过度刺激。对于宝宝来说,有时候越疲惫,越容易睡不踏实。所以不要轻易把宝宝的不睡和不困划等号;
9. 成长期发育,会练习白天获得的技能;
10. 疾病,如肠绞痛、发烧、中耳炎、湿疹、消化不良等;
11. 分离焦虑或者更换生活环境等;
虽然饥饿的可能性最高,但最好还是排查下夜醒的真正原因。如果一味的用喂奶来进行哄睡,会让宝宝形成睡觉必须要吃奶的习惯,对原本已经疲惫的妈妈增加更多负担。
在宝宝出生后的前三个月,他们并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。通常都是饿了吃,困了睡,频率较高,很少能睡一个4小时以上的觉。在宝宝恢复出生体重的头两周内,是可以叫醒喂奶的(如果是母乳喂养,每隔2-3小时喂养一次,如果是奶粉喂养,需3-4小时喂养一次)。
满月之后,因为宝宝的胃容量增大,所以即使睡眠时间较长,也不需要叫醒喂奶。
在宝宝3个月之后,褪黑素分泌开始和成人接近,慢慢形成睡眠规律,其中白天的清醒时间变长,晚上可能会睡一个整觉(医学上定义,连续睡眠5个小时即为整觉)。之后,随着宝宝的成长,睡眠规律也会逐步向成人靠近。
到6个月左右,平均一个晚上夜醒2-3次,每日平均睡眠14-18小时;
6个月-12个月,平均一个晚上夜醒1-2次,每日平均睡眠12-14小时;
1岁-2岁,平均一个晚上夜醒1次,每日平均睡眠12-14小时;
此时夜奶不再宝宝饥饿的需求,而更多是安抚的意义。所以3个月之后,爸妈需要逐步帮宝宝放弃夜奶的习惯,并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宝宝晚上更好的入睡:
1. 使用摇篮;
2. 小月龄的宝宝可以使用背巾直到宝宝熟睡,大一些的宝宝可以建立睡眠仪式;
3. 睡前喂一次奶,洗一次温水澡;
4. 让爸爸来哄睡作为妈妈喂奶哄睡的替代;
5. 亲密靠近宝宝直到深度睡眠;
6. 白天形成有规律的喂养和交流,增加宝宝醒来的时间(但依然要有充足的小睡),并让宝宝知道白天和夜晚的区别;
7. 在宝宝醒来时,不要条件反射的喂奶,尝试其他方式哄睡,如轻拍身体,哼摇篮曲等帮助宝宝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;
8. 使用其他安抚物品,如小毯子、安抚奶嘴等;
睡眠规律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,家长需要耐心的、循序渐进地帮助宝宝培养习惯,以便10个月左右时让宝宝彻底戒掉夜奶习惯。
参考书目:《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