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幼儿期的宝宝不会说话,一切的不舒适都靠哭闹表达。很多时候宝宝的无故啼哭,可能是婴儿肠绞痛的表现。

1.如何判断肠绞痛呢? 

婴儿肠绞痛(或称肠痉挛)的普遍定义为:

生长发育都正常的宝宝每天哭闹至少3个小时,每周哭闹至少3天,如此情况持续3周以上(333原则),且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(例如生病、饥饿、过热、过冷、过敏等)后才能做出肠绞痛的诊断。

 

肠绞痛的宝宝哭闹通常有以下特征:

1.阵发性,宝宝总是一阵阵的大哭;

2.定时性。每天几乎在同一时间哭闹,通常在夜间;

3.动作使劲。伴有面色发红,腹部胀,双手握紧,双腿向上蜷缩起等;

4.哭声音调高。哭声比正常饥饿时更嘹亮,类似尖叫或求助的感觉;

5.难以安抚。喂奶抱哄等方法都不能有效缓解,最终以排便、排气或者哭到声嘶力竭才停止;

 

2.肠绞痛和什么因素相关?

妈妈们要认识到肠绞痛并非一种疾病,只是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,通常被认为是由于婴儿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或肠胀气引起的疼痛。大约20%左右的宝宝从出生2周-4周起会有肠绞痛的问题,一般在出生后6周达到高峰,60%左右的宝宝到3月龄左右有所缓解,家长不必过于担心。如果4个月后依然有肠绞痛的问题,建议咨询医生。

 

肠绞痛至今没有发现确切病因,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相关性:

1.喂养问题。如喂养不足、过度、喂养中吞入空气等;

2.牛奶蛋白过敏。通常来说,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肠绞痛的概率会明显低于配方粉喂养的宝宝;

3.胃和肠道、及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。宝宝消化道不能分泌足量的消化液或消化酶等;

 

3.预防肠绞痛,爸妈有什么可以做的?

预防肠绞痛的方法:

1.喂奶时不可过急,从而避免吸入过多空气;

2.喂奶结束后,可以竖着抱宝宝,并多拍嗝;

3.怀孕和产褥期,母亲不要吸烟,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,如咖啡、茶、洋葱等;

4.冲泡奶粉时,尽量不要用力摇晃,需要等待奶粉慢慢溶解。也可以尝试下防胀气奶瓶;

 

安抚肠绞痛宝宝的方法:

1.使用安抚奶嘴;

2.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,帮助排气;

4.包巾包裹宝宝。这种类似子宫般的有束缚的状态,能给宝宝带来安慰;

5.让宝宝侧躺或者趴卧,有助于打嗝和排气;

6.使用飞机抱的姿势安抚宝宝;

7.轻轻摇晃宝宝,摆动幅度在8cm左右;

8.在宝宝耳边发出“嘘嘘”声,模拟子宫内的声音;

9.对于比较严重的宝宝,可以使用西甲硅油进行消气。其原理是让小气泡聚合成大气泡排出。服用西甲硅油不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,家长无需过分担心。可以使用1周左右,进行缓解;

 

如果宝宝哭闹不止且伴有其他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